2025-05-28 16:28:17 IP属地:未知
关于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度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系统定位

2025 年 5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落实中央关于 "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方案》旨在解决公募基金行业经营理念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募基金发展新模式。


《方案》的核心在于构建 "基金业绩 - 管理费收取 - 投资者回报" 的联动机制,明确要求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模式。赢时胜资产托管系统作为行业核心基础设施,通过 "三档费率精准核算 + 全流程自动化交互 + 多维度风险监控" 的技术架构,成为实现这一政策要求的关键支撑。

二、《方案》核心要点深度解读

(一)优化基金运营模式,绑定投资者回报

《方案》提出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管理费率:


业绩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低档费率

业绩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

业绩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则适用升档费率


未来一年内,将引导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 60%,试行后逐步推开。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基金公司 "旱涝保收" 的局面,使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紧密相连。


同时,《方案》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明确其设定、修改等机制,并严格监管基金公司选用行为。还将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加强透明度建设,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投资者盈亏情况等关键信息。此外,将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引导下调部分基金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降低相关固定费用,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

(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长周期考核

《方案》要求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将涵盖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


对基金公司高管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 50%

对基金经理考核,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 80%

对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


在监管分类评价方面,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相关中长期业绩等指标加分幅度,且这些指标占 "服务投资者能力" 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 80%。同时,将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体系,优化指标,杜绝短期业绩导向的不合理活动,打击违规评价评奖行为。

(三)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促进行业功能发挥

《方案》提出加强监管引导与制度供给,在基金公司监管分类评价中显著提升权益类基金相关指标权重,并依法强化结果运用。将制定公募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指引,满足基金风险管理等需求。同时,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大力发展场内外指数基金,研究创设相关试点产品。


在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上,将实施 ETF 快速注册机制,缩短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等的注册时间。还将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靠前的机构在多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督促销售机构完善内部考核,加大对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

(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方案》提出完善基金公司治理,修订相关准则,发挥国有大股东功能,改革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防范不当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同时,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建立投研能力评价体系,引导资源投入,支持投研体系建设和团队管理模式,鼓励技术应用和子公司设立,支持长效激励措施。


在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方面,将推动基金公司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服务能力,研究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运行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出台相关业务管理办法,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此外,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修订相关运作管理办法,完善产品成立、存续、退出机制及分类标准,拓展投资范围和策略,加大中低波动型和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

(五)守牢风险底线,提升行业稳定性

《方案》提出完善行业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互换便利业务操作指引。明确相关风险防控要求,如提高开放式基金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建立 "规模 — 流动性" 动态匹配机制,限制单只基金单一投资者高比例持有时的运作方式,对 "基金经理一拖多" 问题进行限制,规定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上限,对大规模基金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等。同时,开展 "合规风控强化年" 专项行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现场检查全覆盖,实施 "一案双查"。

三、赢时胜资产托管系统可能的核心实现路径

(一)浮动费率的精细化核算体系

1. 三档费率动态计提模型

系统支持基于 "持有期业绩比较基准" 的三档费率自动计算,具体规则如下:


当持有期产品实际业绩收益率(R)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r)的超额收益(R-r)≤-3% 时,自动适用 0.6% 的低档费率

当 - 3%<(R-r)≤6% 或 (R-r)>6% 但 R≤0% 时,适用 1.2% 的基准档费率

当 (R-r)>6% 且 R>0% 时,触发 1.5% 的升档费率计算逻辑


系统通过参数化配置实现不同产品的费率规则灵活定义,支持固定管理费(0.6%)、或有管理费(0.6%)及超额管理费(0.3%)的分档核算。

2. 多科目协同核算体系

系统新增 "其他费用_或有管理费"(科目号 6605.XX)和 "运营费用_超额管理费"(科目号 6403.XX)等科目,通过 "固定管理费每日计提 + 或有管理费赎回确认 + 超额管理费转出核算" 的三级处理流程,实现费用归属的精准记录。例如,当投资者赎回触发低档费率时,系统自动将已计提的或有管理费从 "应付运营费用" 科目转入 "应付赎回款",完成费用返还投资者的账务处理。

(二)托管和资管的自动化交互

1. 双向数据接口开发

托管估值系统(以下简称估值或估值系统)与 资管TA 系统(以下简称TA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交互:


估值系统每日通过 "INFO_PL_NAV_TA_FDGLF" 接口导出或有管理费数据至 TA 系统

TA 系统在投资者赎回 / 转出时计算业绩比较基准差异,生成 "管理费归属" 文件(包含返还投资者金额、归属管理人金额等字段),通过 "INFI_XS_GLFGS" 接口导入估值系统


这种交互机制确保了费率适用的准确性,如 TA 系统计算发现某笔赎回对应 (R-r)=8%,则估值系统自动确认超额管理费收取。

2. 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系统构建了 "计提 - 拆分 - 赎回 - 支付" 的闭环流程:


每日估值时按基准档费率预提管理费

TA 系统根据赎回申请计算实际费率档位后,估值系统接收归属文件并生成调整凭证

最终通过支付平台完成固定管理费划付、或有管理费返还及超额管理费收取的资金结算


以某主动权益基金为例,系统可在 T+1 日完成从业绩计算到费用结算的全流程处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40%。

(三)信息披露的智能化支持

1. 定期报告自动生成

系统在中报 / 年报中自动统计 "应付运营费用_管理费" 科目余额,生成【7.1 资产负债表】的 "管理人报酬" 项;通过汇总 "运营费用_管理费" 借方发生额,填充【7.2 利润表】的相关数据。特别针对浮动费率特性,系统自动区分固定管理费、或有管理费及超额管理费的发生额,确保披露数据与实际收取情况一致。

2. 临时公告动态测算

在《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中,系统根据预设的持有期与业绩表现分段条件,自动生成 "基金运作综合费率测算表"。例如,当输入 "持有期≥2 年且业绩超越基准 10%" 的假设条件,系统实时计算出年化 1.5% 的综合费率,并同步生成费用构成说明,满足 "持有期 + 业绩表现" 双维度的披露要求。

(四)风险防控的系统化设计

1. 流动性风险联动监控

系统将浮动管理费收取与基金流动性指标挂钩,当基金规模波动超过 20% 或某单一投资者持有比例≥50% 时,自动触发费率计算异常预警。例如,某基金因大额赎回导致规模骤降,系统检测到流动性指标异常后,暂缓超额管理费收取并提示管理人评估风险。

2. 合规性校验机制

系统内置 "头部机构 60% 产品需采用浮动费率" 的政策校验规则,当管理人新发行主动权益类基金时,系统自动检查浮动费率产品占比,对未达标的发行申请予以拦截。同时,针对 "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 10 个百分点需降薪" 的考核要求,系统定期生成基金经理业绩评估报告,为薪酬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四、系统升级的技术亮点

(一)估值引擎的模块化改造

将传统估值模块拆分为 "固定费率计算引擎" 与 "浮动费率决策引擎" 双模块:


前者维持每日固定管理费的稳定计提

后者通过接入市场行情数据与业绩比较基准接口,实时计算超额收益并判断费率档位


这种设计使系统处理效率提升 30%,可同时支持 2000 只以上浮动费率基金的并行计算。

(二)TA 交互的标准化协议

制定《浮动管理费数据交互协议 V1.0》,统一估值与 TA 系统的字段定义、接口频率及时效要求。例如,明确规定 TA 系统需在赎回确认日 15:00 前完成业绩比较基准计算,并通过 "ManageFeeBelong+YYYYMMDD" 格式文件传输至估值系统,确保数据交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三)压力测试的场景化构建

针对升档费率集中收取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系统预设 "极端牛市超额收益集中兑现" 的压力测试场景:模拟 10% 以上规模的投资者同时赎回且触发升档费率的情况,测算资金流出对基金流动性的影响,并生成《超额管理费收取压力测试报告》,为管理人提供风险应对建议。



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技术流程,系统有效推动了 "管理费收取与投资者回报绑定" 的行业转型,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未来,系统将持续迭代以适应政策深化要求,助力行业实现从 "规模驱动" 向 "质量驱动" 的根本转变。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赢时胜资产托管系统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正积极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公募基金行业,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证监会官文:

《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2368241/content.shtml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7555824/content.shtml

转发
1680
0
5
6
x0
共0个评论
默认
暂无评论,快来评论一下吧